國家一類資質新聞網站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文化 > 正文
荊河戲
時間:2024-11-07
來源:常德日報·常德融媒客戶端
分享到:

荊河戲因流傳于長江荊河段而得名,歷史上曾有上河路子、大班子、大臺戲等名稱,1954年正式定名為荊河戲。荊河戲起于明初永樂年間,到清代初年基本完成了楚調與秦腔的“南北結合”,形成荊河戲彈腔的“南北路”,荊河戲基本成型。

荊河戲作為荊楚一帶的地方大戲,保存下來的劇目有500多出,舞臺語言以荊州口語或澧州官話為主,生、旦、凈、丑行當齊全,唱、做、念、打相結合,最大特色表現(xiàn)在音樂方面:一是呔腔呔調,獨具特色;二是南北交融,韻味別致;三是唱腔特殊(“三小同腔”、“八塊屏”、“黃八板”等);四是打擊樂(鑼鼓點)極具特色(大土鑼有別于其他劇種)。內容豐富、流傳廣泛、影響深遠,一直為廣大群眾喜愛。

2006年,荊河戲列入第一批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”。

荊河戲《斬呂布》

近代荊河戲《小刀會》

來源:常德市文化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

文字資料整理:湯雅茜


編輯:湯雅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