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


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,可以看見常德先民“先人一步”的智慧。
彭頭山,一個人類文明史上閃光的名字,它把人工栽培水稻的歷史拉至9000年前,出土的大量碳化稻谷殼和灌溉設施完備的古稻田,證明了澧陽平原是中國稻作農業(yè)的重要發(fā)源地之一。在城頭山,發(fā)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池,被譽為中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。雞叫城遺址中,發(fā)掘出距今4700年的我國目前最早最完整的大型木質建筑,標志著常德率先進入了古國文明發(fā)展階段。
站在郁郁蒼蒼的德山之上,遠望滔滔沅江奔流而來。這里流傳著“舜讓天下而不受”的傳說和“常德德山山有德”的民謠。德音裊裊,召喚著一批批文人墨客尋蹤而來。陶淵明把理想的棲居地定位在“武陵人捕魚為業(yè)”的桃花源,他在《桃花源記》中寫道:“……豁然開朗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……”杜甫、李白、王維、劉禹錫、孟浩然、蘇軾、袁宏道等人為尋找這理想中的家園,風塵仆仆而來,留下大量詩篇。
沅水畔的春申閣旁,“戰(zhàn)國四公子”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曾在此招攬人才,雄圖霸業(yè);“沅有芷兮澧有蘭,思公子兮未敢言”,屈原在傳世名篇《湘夫人》中吟唱岸芷汀蘭的美好;東晉名臣車胤“囊螢夜讀”的故事,照亮了一代代讀書人的寒窗;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學家范仲淹幼時見證了洞庭湖的滔天濁浪和民生疾苦,為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情懷埋下了種子。家國情懷,浩然正氣,深深扎根在常德兒女的精神世界。
常德全域被納入湘鄂渝黔革命老區(qū)規(guī)劃范圍。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,常德人民寫下了慷慨悲壯的歷史篇章。
辛亥革命中的常德力量強大,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、武昌起義總指揮蔣翊武、武昌首義三烈士之一劉復基等皆為時代先驅。
“延安五老”之一、開國大典主持人林伯渠從常德出發(fā),留學日本,參加同盟會,自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,一直斗爭在革命的前沿陣地。
“秋收時節(jié)暮云愁,霹靂一聲暴動?!?927年9月10日,為了策應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,常德發(fā)動文甲起義,打響了湘西北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,從此沅澧大地武裝暴動風起云涌。
“纖筆一枝誰與似?三千毛瑟精兵。陣圖開向隴山東。昨天文小姐,今日武將軍。”1936年,毛澤東用一首《臨江仙·給丁玲同志》,盛贊了丁玲投筆從戎的膽識和勇氣。作為率先抵達陜北的文人之一,丁玲用文藝形式積極反映我黨我軍和人民群眾火熱的斗爭生活。
常德會戰(zhàn)抗日紀念碑前,經??梢娛忻窬传I的鮮花。1943年冬,日寇集結4個師團攻擊常德,妄圖經由沅水直逼川渝。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,8000將士死守常德,最終戰(zhàn)至80余人,可謂寸土寸血,有人將此次會戰(zhàn)稱為“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。
1949年秋冬之際,劉伯承、鄧小平率二野主力集結常德,并在此成立中共中央西南局,拉開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?!氨R已動,糧草急行”。常德人民迅速掀起征糧、支前的熱潮,先后為二野補充籌集大米1048萬公斤、柴草2008萬公斤,還趕制了大量冬裝、被服。鄧小平動情地說:“常德人民及時為部隊提供了充足的糧草和無私的幫助,人民解放軍感謝你們!”
始建于戰(zhàn)國的常德河街,是文學巨匠沈從文心中的“湘西大碼頭”。他1934年從北京返鄉(xiāng),雇舟溯沅水而上,寫下散文經典《常德的船》。1943年常德河街毀于戰(zhàn)火,后“復活”于穿紫河畔。2024年3月19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此觀看了常德絲弦、常德高腔和澧水船工號子等國家級非遺展示,稱“常德是有文化傳承的地方”。
“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?!背5陆z弦,唱詞典雅,悅耳動聽。歷史上,江浙一帶的樂師來到常德,帶來了當地的時調小曲,與常德的風土人情和方言融合后,演變成獨具風格的常德絲弦。還有高亢嘹亮的常德高腔,堪稱常德地方文化的“活化石”;粗獷渾厚的澧水船工號子,展現了常德人民不畏風浪、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。
魚米之鄉(xiāng)出美食,擂茶米粉缽子菜。擂茶的歷史可追溯到近2000年前,相傳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奉命征五溪“蠻”,因水土不服,感染瘴氣,飲用當地一老婦獻出的祖?zhèn)髅胤健叭鷾焙螅卟∪??!叭鷾奔礊槔薏?。作為常德人待客的佳肴,擂茶文化贏得了不少點贊,臺灣詩人余光中留下過“識得擂茶味,更羨武陵人”的詠嘆。
“燉缽爐子咕咕嘎,不愿朝中做駙馬?!睙趵従褪浅5吕徸硬?。缽子菜邊煮邊吃,先用大火燉,后用小火熬,其味先是濃鮮,之后干香風味漸出。不管盛夏還是寒冬,常德人餐桌上的燉缽都熱氣騰騰,就像常德人朝氣蓬勃的生活。
常德歷來就是繁華的商品集散地,川流不息的沅澧之水,見證常德兒女勇立潮頭的矯健身姿。新中國成立后,常德經濟發(fā)展不斷向前、連攀臺階,“糧倉”“煙都”“紡城”“酒市”“茶鄉(xiāng)”成為城市名片。近年來,建成了常德經開區(qū)、常德高新區(qū)2個國家級園區(qū),實現了輕工紡織、先進裝備制造、食品加工、數字等產業(yè)齊頭并進的“春色滿園”,綜合實力穩(wěn)居全省前列。
桃花源里好耕田。習近平總書記在常德考察時強調:“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自己保證”“真正把中國特色農業(yè)現代化之路走穩(wěn)走扎實”。常德一直以來把守護好“洞庭糧倉”作為神圣使命,糧、棉、油、生豬等大宗農產品產量長期居全省前列,常德香米、常德茶葉、常德茶油等一批“德”字號品牌越來越響,全市9個縣市區(qū)中有8個國家商品糧基地縣、7個國家糧食大縣,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連續(xù)20年位居全省第一。
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。常德的教育成為金字招牌,醫(yī)療衛(wèi)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越扮越靚,沅、澧兩水干流水質連續(xù)4年保持Ⅱ類及以上。漫步常德城中,看得見山,望得見水,記得住鄉(xiāng)愁。
“潮平兩岸闊,風正一帆懸?!闭驹谛碌钠瘘c,常德堅持錨定“三個高地”主攻方向,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(yè)體系,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,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常德建設的壯美篇章。
來源:《學習時報》